摄影大师的风光摄影技巧分享
发表时间:2011/8/11 13:32:00
戴维·沃德——打破风光成规
打破预期
旅行摄影师得用照片向人们讲述他乡文化和异国民族。不过,我还是常常背着相机漂洋过海,我的大部分作品确实是在国外完成的。之所以要出国拍摄,是因为我总要花上一两天时间才能进入拍摄所需的“摄入”心态,如果我待在家里忙于琐事,就不会有意花时间调整心态。
这是挪威为数不多的“观景点”之一。甚至有条斜坡通向岸边,岸边的岩石形成一个个水坑,弯曲的线条犹如刀刻; 远方一座美丽的半岛作为背景,岛上群山耸立,如梦似幻。8月初的一天,我在凌晨1点摄下了这张照片。由于地处北极圈内北冰洋沿岸,这里的天空要么云团密布,要么万里无云。幸运的话,还能捕捉到一片云层的边缘线。当时,我加用了一块标号为5.5的中灰渐变滤光镜——测光表仍然显示天空曝光过度,然而鉴于富士Velvia胶片对于黄色不如测光表所显示的那么敏感,我知道它将凸显某些细部特征。
惊异感
对于旅行我乐此不疲,因为需要不断感受新的视觉体验带来的冲击。换句话说,我需要惊异感,而旅行正是收获惊异感的重要途径。在熟悉的环境下,难免受制于预期的模式,囿于熟悉而省心的思维和活动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总是跑到陌生的地方拍摄,我也会故地重游。虽然这看上去与我刚刚提出的观点有冲突,但我确实常常在故地重游时拍出更富趣味的照片。
我本想用5×4英寸的大画幅相机拍摄。然而当时的光线稍纵即逝,我感觉倒影很快便会消失,因此不得不用袖珍数码相机。我喜欢这里模糊的空间感和奇异的倒影——这一切都归功于雾气蒸腾的温泉水。
拍摄中的自我批判
无论在哪里拍摄,一切风光摄影都是解决构图问题的过程。在我看来,不断挑剔自己的作品是避免自满和落入俗套的最佳方法!在我每年拍摄的350张照片中,真正满意的大约只有25张。两三年后,我可能只对其中的5张感到满意—甚至更少。
坚持开放的思维
我出行时很少事先计划要拍摄的影像。何苦花费大量时间作摄影计划,计算某地的光照条件何时最为理想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宁愿随时随地面对各种可能。长时间的计划研究只会让我拍摄出意料之中的照片,因此我更倾向于在抵达目的地之后再行探索,直到发现激起我兴致的景色或景物。
我乐于拍摄无名之地,因为在那里我是自由的,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眼前的景色。如果某景点被人们反复拍摄,再传递出新的信息就很难了。在我看来,摄影最重要的一点是唤起观众的情感。只要影像能够激发观众做出反应,在哪里拍摄并不重要。
破除光线与环境的限制
旅行摄影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寻求构图与光线的和谐平衡。在我看来,被摄景物的选取依赖于周边环境,无论光照条件如何,我只选择适合这一条件的景色。比起千辛万苦地寻得一处美景后再等待合适的光线,我更倾向于根据光照条件挑选被摄体。因此,我最后拍摄的景物可能只有三英尺宽,而并非一幅辽阔的远景图。但是,如果当时的主要条件适合拍摄远景图,则必须充分把握机会。
旅行摄影的另一个要点是:打开思路,尽量把别人拍摄的照片甩到脑后,以全新的手法处理每一景每一物。假如夏天来到北极圈以北,就意味着我变成了“夜行者”,因为最佳光线出现在夜晚10点至凌晨3点之间。假如身处纳米比亚的沙漠,也许意味着我将四处寻找阴影,原因是比起直射光,在反射光条件下进行拍摄更为有趣,而且更加简单。无论我采用何种技术手段,关键的一点是:用孩童的眼光观察世界,尽情欣赏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并用尽可能新奇的手法将它们捕捉下来。
这间破屋本是一个采矿工程师的住宅。屋顶已经损毁,只留下一根根木条。阳光透过木条照射进来,形成神秘而诡异的条纹。照片中一道门镶嵌在另一道门中,很有点马格利特(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的风格。
我认为这场森林大火就发生在一两个月以前,因为灰烬仍很新鲜。由于眼前的景色是黑上加黑,拍摄这张照片是个挑战,然而在烧焦树皮的剥落处,仍然有些橙色的斑点,甚至有人说这看上去好像火焰未灭。
手持相机拍摄,快门速度为1.5秒,照片各部分因此不甚清晰,而我的目的正在于此。结果,这张照片玩起了光与色彩的游戏,由各种绿色担当主角。
沃尔维丹方圆665平方英里(1,722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私营自然保护区。照片中的这种草是沃尔维丹的一大特色,被称为高大的布须曼草。正午的阳光极其刺眼,加上一阵大风吹过,即使1/2秒的快门速度也让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动态效果。保持草地形态在一定程度上的清晰是很重要的,假如延长快门速度,清晰的形态便会丧失。
1960年以前,一条冰川沿着冰岛南岸的这片峡谷一路向大海延伸。它消失时,留下一片潟湖和数座巨大的冰山。这些冰山漂入海中,条件具备时又被冲回岸边。它们的颜色如同照片中那样湛蓝晶莹。多云的天气和天空的色调为拍摄提供了完美的环境。第二天我才发现,天气晴朗时的拍摄效果反而欠佳。为这张照片构图就像在拼三维拼图,我需要不断调整相机的位置,使三座冰山“嵌套”在一起。前面和中间的冰山大小相近,相机的位置最好起到冰山渐行渐小的效果。通过稍稍向后倾斜这架5英寸×4英寸的大画幅相机,视角得到了改变,离我最近的冰山在视觉上被放大了,客观上增强了“嵌套”的效果。地平线处于适当的位置也很重要。另外,我有意将冰山的倒影也包括进来,但如果位置太低,海面就显得不够。简洁永远是我的座右铭,这张照片恰恰完美体现了这一点。我希望尽量清晰而直接地呈现这几座让人惊叹不已的冰山。
尼尔·本维埃用黑白思考风光
尼尔·本维埃是一位专长于自然和风光摄影的全球著名摄影家,号称英国八位顶尖摄影大师,是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的创始成员,出版有《创意风光摄影》和《自然摄影艺术》等畅销摄影技法书。他对大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其创作专注于讨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其作品和访谈选入了《世界顶级摄影大师巅峰作品诞生记:风光》一书。
我承认我从来没在暗房里好好地工作过一天。就像很多人一样,我对于黑白摄影的接触从来没有到要将很多危险的化学品搅拌混和的那种地步。数码摄影将这一切都改变了。我们可以轻松地将RAW 格式的文件转换成为黑白照片,而且只需内有三种不同黑色墨水的台式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质量上佳的图片。这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彩色摄影中坚分子涉足黑白摄影。你常常可以拍出不错的影像,但如果想要坚持下去,你需要再思考一下为什么你要追求这种转变。
这幅影像有点忧郁,道路向明亮的天空延伸,给了人希望,让人不禁思索从那高处可以看到什么——有可能是另一片荒凉的旷野。尼康D3 相机,24-70mm 镜头,ISO 800,f/11、1/400 秒。
一开始就决定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考虑,不论我们是拍彩色的还是黑白的照片,都是——或者说应该是——由叙述或表现意图来决定的。从某些方面来讲,拍彩色照片是叙述性影像的自然的选择,因为色彩可以给摄影师的描述语言添加一些东西。但是正如我们所知,失败的文学作品,如果故事不够生动,即使语言再华丽也不会给作品增色多少。所以,你要自问一下:照片中的色彩是否让你所讲述的故事更完整而非只是给画面带来干扰?色彩的运用是否让你对这一地方或场景的感觉更为清晰?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像许许多多的摄影记者所做的那样,拍摄黑白照片吧。不过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色彩看作是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而摒弃之,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视觉疏忽。转向黑白的原因绝不仅仅是这一点。
景色的另一面
一个场景被呈现为黑白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的原因,就是营造出一种“他性”——即与我们一般的认知拉开了一段距离;它变得不那么熟悉了。这会给你的画面带来更强的情绪强度。充斥在杂志与日历上的那些彩色风光照片,往往都将景色描写得很温和,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我们可以安全地来来往往的一处游乐园一样。而单色调照片具有一种很强烈的暗示,这个景色有另外一个层面,好似在这种场景里我们就像其他生物一样,在自然的力量下是脆弱的,我们会轻易地就被水珠打湿的花瓣或是暴风吹动的云杉所触动。虽然场景中并不存在危险的气氛,但黑白影像却会让观者感到或许有这种可能。
我喜欢这种雾气氤氲,将背景成分都涂成白色的情调。尼康D2x 相机,12-24mm 镜头,ISO 100,f/16、1 秒 f/16。
在大西洋的边缘
我们以下面这个景象为例: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正面对着大西洋,狂风中光线很快暗了下来;从务实角度很快就想到了黑白。海边那大块黑岩石曾经反射出来的色彩早就消失不见了。从这里到拉布拉多海岸之间没有任何阻挡物,海浪一次一次地撞击火山岩质的海岬,这正是绝佳的拍摄时机。拍黑白照是最自然的反应,而且它还能强调暴露感与脆弱感。
大多数彩色摄影师很喜欢在清晨和黄昏时分的浓烈的光线中拍摄,此时太阳刚好落到我们的额下,让我们的画面中洋溢着日或夜的可能性。这些照片含蓄地表达了短暂性,给观者一种感觉,即使场景很有冲击力,但它不久就会变暗,消失不见,或者变为阳光明媚,有益无害。但当我们用黑白来思考时,光线的色温——不论基调是暖的还是冷的——都看不出来,因为没有了光线所透露出的线索,所以可以很容易暗示不变和永恒。很难想象能比这种拍摄方式更好地表现场景的不变性了。黑白的表现力远远要超过一个阴霾天气的效果。
天黑后不久,大西洋继续书写着它千年不变的故事。拍黑白,别无它选。尼康D3 相机,17-35mm 镜头,ISO 1000,f/13、1/2 秒
个人的印记
从安塞尔·亚当斯的时代以来,黑白摄影师就比那些彩色摄影师省去了很多表达上的多余成分。在亚当斯的一些作品中明显地有一些奇怪的对比,与烟灰色的高坚滤光镜相比,它并不能很好地表达事物的自然呈现,但烟灰色的高坚滤光镜却为人诟病。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人们一般都会期待黑白摄影师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人们都会认为我们会将个人的印记留在场景中。人们通常的理解是,心思缜密的黑白摄影师绝不是不懂色彩语言的新手。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清楚地了解何时需要用黑白来表现,别人就不会把我们当作兼职的彩色摄影师了。
我们通常总会把黑白照与风光摄影相联系,但黑白照也可应用于野生动物的拍摄。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黑白来拍摄野生动物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自然世界中,色彩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表现成熟的果实,表达“请勿靠近”的警示,暗示健康或是提供保护色。然而,一些摄影师开始认识到黑白的潜力,可以让观者重新审视他们认为自己已然熟悉的事物。
举个例子,大西洋海鹦长着色彩鲜艳的鸟喙,所以很自然都会选择用彩色照片来表现。那为什么要用黑白来拍摄呢?只是因为大多数人除了它花哨的喙和橙色的足,就没有注意过这种鸟的整体形象。而且,黑白有效地强调了“他性”或者对象作为一种野生动物的事实,从而重新强调了我们的世界与鸟类的世界的不同之处。人类社会演变迅速,但动物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对保持不变——黑白摄影揭示的是一种永恒性。
我在处理这张照片时力图增强浴缸与周围深暗的高沼地的对比。尼康D3 相机,17-35mm 镜头,ISO 640,f/18、1/40 秒
数据储备
即便你的照相机有灰度模式或是黑白模式,也最好拍彩色,再在日后转换成黑白,这样你可以拥有更多的数据。
我要营造出一种高调的浪漫的氛围,所以用了一只从Alien Skin 摄影器材专卖店购买的红外滤光镜。尼康D3 相机,500mm 镜头,ISO 800,f/5.6、1/1000 秒
黑白
当画面中的形状比色彩更重要时,可尝试转为拍黑白。
我们支持的支付方式:
储值预付款 / 网上银行 / 支付宝银行转帐 / 积分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