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大家都愿意走从出空调房,呼吸大自然清新气味。想必有很多读者和我有同样的喜好,那就是出门随身带上卡片机,这里拍拍,那里拍拍,我尤其喜欢探寻草丛中的秘密。可能有人会问了:“草丛中有什么好拍的呀?虫子又多”。你这话还真说对了,我就是来拍小虫和草的,微观世界奇妙无穷,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细节在镜头下焕发出神奇的光辉,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其实相比数码单反相机和专业的微距镜头,卡片机的确在画质上有劣势,但并不代表卡片机就拍摄不出好的照片,它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方便。目前数码相机市场,有相当一部分卡片机型都具备非常强劲的微距拍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索尼T系列,其超微距功能甚至可以在拍摄物体贴近镜头的情况下,准确对焦。至于有些网友抱怨自己的相机无法拍清楚近距离物体,问题根源在操作。
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并不是长期处于启动状态,而是需要的情况下,由用户自己启动。微距模式的标记是一朵小花,激活按键独立设计。有关最近对焦距离,可以在相机的参数列表中查询,它是指镜头距离被摄物体的最近工作距离,一旦低于这个距离,被摄物会无法合焦,导致对焦不成功,当倍率固定的情况下,距离越近,被摄物体的成像就越大,细节表现就会越清楚。
在搞清楚微距功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我接下来给介绍一下拍摄的基本操作。如果在白天拍摄,那么拍摄的难度很小,因为这时候室外的光线相对较好,快门速度足够安全,也就是说,在手持的状态下,能够握稳相机,保证画面的稳定,如果是在傍晚拍摄,快门速度显然不够,这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其它办法来辅助,比如打开防抖功能,或者提高1-2档的ISO感光度。
如果一切措施都用上之后,在对焦的瞬间,屏幕依然提示抖动的话,就必须使用闪光灯了。我对于闪光灯的使用,一直都保持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卡片机,一方面闪光灯的输出功率小,用处往往不大,另一方面,闪光灯曝光的强度很难控制。由于在室外,我们无法使用静物箱或者其它辅助光源,所以也只能使用闪光灯来补光。不过在微距模式下,尤其是拍摄物体靠近镜头的时候,闪光灯的打开意味着这张照片肯定会曝光过度,所以镜头必须要保持与被拍摄物体至少30cm的距离,然后通过后期裁剪,二次构图,这样画面的曝光才能相对准确。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小诀窍要透露给大家,那就是用纸巾(一定要单层的)蒙在闪光灯上,会让闪光灯发射出来的光线柔和一些。
其实厂商已经意识到控制卡片机的闪光灯难度很大,所以在近期刚刚发布的机型中,已经出现了智能化更高的闪光灯模式,例如富士的“智能闪光灯”,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合理的调整输出量,其工作原理不像TTL那样复杂,而是根据拍摄时相机的感光度、光圈、速度设置,再根据用户的场景模式选择,来判断出准确的曝光量,这样可以完全避免“漂白”或背景丢失的状况。
绝大多数卡片机都不会配备手动功能,所以我们在使用微距功能的时候,只能结合情景模式。在草丛中拍摄花草或者小昆虫,选择“花草模式”最为合适,因为这时候,相机会将光圈调整到最大,让背景得到足够的虚化,突出画面主体,在色彩上,花草模式会比较饱和、艳丽,突出对绿色、红色等深色系的表现,并且提高锐度,使边缘从视觉效果上,感觉更加清晰。
在构图方面,我觉得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存在,二次构图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最好在拍摄之前,将输出像素调整到最大。在角度的选择上,要突破正常人的视角,尽可能多的选择低机位,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更加吸引人。此外,我还有一个经验要传授——慎重广角,由于相索尼T系列这样超薄卡片机都是采用潜望式镜头设计,所以镜头的广角端往往畸变是非常厉害的,尤其是四个边角,把镜头往前稍微推一点,畸变将大大减轻,画质(尤其是边缘画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卡片机虽然体积小,但功能并不差,千万不要所有问题都归结到相机上,要知道技术才是最重要的。多拍、多练是提高技术的秘诀,没有捷径可以走。
微距拍摄就像是在探秘,探寻大自然的秘密,一旦投入,你会从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